首頁>農業資訊>對穩定農業生產、促進農業增收的幾點建議 農業生產工具有哪些

對穩定農業生產、促進農業增收的幾點建議 農業生產工具有哪些

來源:www.notebooksandtypewriters.com   時間:2024-11-10 10:56   點擊:43   編輯:niming   手機版

通過對我市農業發展現狀的分析,提出了穩定農業生產促進農業增收十個字建議,并結合我市農村實際進行了詳細論述。 穩定農業生產促進農業增收是發展現代農業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,它直接關系到一個地區農業發展的水平和質量,為此,我想就這個問題談幾點建議,概括起來就是十個字:加快、搞活、增加、培植、推進。

一、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

加快城鄉一體化,是現階段農業、農村、農民工難題的根本出路,也是縮小城鄉差別、實現城鄉共同繁榮的根本途徑。十七屆三中全會已經提出了城鄉一體化格局的目標要求。就我市而言,發展農業的出路,在于減少農民,增加城市人口,要堅持勞務輸出和返鄉創業“兩手抓”,我們是農業大市,有近200萬農民,農民工數量也有幾十萬,我們要出臺相關的政策,鼓勵農民進城,要保證農民工在社保、醫療、子女入學、入城安置等方面享受公正平等的待遇,讓農民工能夠進得城、住得下、安下心。要建立起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全民社會保障制度,這是社會和諧的基礎,農民工的醫療保障問題也很重要,應下大決心、花大氣力出臺有效措施。建議將鄉村醫保與城鎮醫保統籌考慮,共同推進,真正解決農民工進城的后顧之憂。與此同時,還要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,并在貸款發放、稅費減免、工商登記、信息咨詢等方面予以支持,要賦予農村、農業和農民發展的活力和動力,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整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
二、搞活農村土地資源

現在,土地承包期限都是30年,這是農村改革初期確定的基本政策,經過近30年的改革實踐,農村取得了巨大的發展,應該說家庭聯產承包制在農村改革的初期的確是解放了生產力,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,這種制度并不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,而且,在一定程度上它還制約著生產力的進步,這就要求我們必需搞活農村土地資源,促進農村土地在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,經營權可以自由流轉。我市農業的發展同樣存在著土地的制約因素,具體分兩方面來說:

1.農村土地流轉的必要性

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,人均占有土地,造成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,土地利用率低下;不利于農業產業化、不利于集約化經營和發展農業現代化;一家一戶的小農作坊制約了規模經營的發展等等。

2.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幾條措施

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服務機構。各縣區要逐步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服務機構,強化對農村土地流轉的管理服務,負責農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轉工作中糾紛、仲裁。各鄉(鎮)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。二是因地制宜開展土地流轉:比如針對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,部分土地可能閑置的狀況可實施土地轉包,可以引進龍頭企業實施土地出租,集中流轉給種植大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等等。三是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用實現土地股份合作,根據土地區位、地力、合理評定土地價值,充分發揮土地這一重要的生產要素作用,提高土地的利用率??偟膩碚f,就是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,允許農民以轉包、出租、互換、轉讓、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,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

三、增加對農業科技的投入

1.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

從整體上看,農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,我市的情況也不例外。農村中有知識、有文化的青年農民大多外出打工,在家務農的大多是 “38、61、99部隊”,主要是婦女、兒童和老年人,這部分人群文化程度較低。因此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應該是今后工作的一個重點,要通過培訓,提高農民的素質。我們曾進行過調查,一年之內接受過一次培訓的農民在錦州不足十分之一,接受過三次以上技術培訓的農民更是微乎其微,科技培訓的覆蓋面很小。

農民渴望科技,農民也需要科技,近幾年來,我們政府部門開展的科技、文化、衛生三下鄉活動,在傳播科學,普及科技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,但由于缺少相應的制度保障,真正能夠從中受益的農戶并不多。農民對新品種、新農藥、新肥料、新農機、新材料(如農膜)、新設施(如節水設備)等科技成果的了解和認識,需要有個常態化的保障機制,農民需要的并不是一年一次的“三下鄉”而是常下鄉。就是要在田間地頭做給農民看,就是要在田野大地里帶著農民干。真正把科技帶給農民,真正讓農民得實惠。

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就是要不斷完善農民的科技培訓機制,建立健全信息服務體系,建立農業科技服務平臺,開展遠程教育,建立、開通農業專家熱線。這些都屬政府的公益行為所需費用應由政府承擔,政府要增加在這方面的投入,只有分清責任,明確任務才能作好農民的教育培訓工作。

2.完善縣鄉兩極的科技培訓體系

要搞好農民的科技培訓,必須要完善縣鄉兩極的科技培訓體系,目前我市的縣鄉兩極的科技培訓體系存在很多問題,人員少、沒有經費保障,因為經費問題科技人員難以下鄉服務,這就在科技和農業之間形成了阻隔,要解決經費問題,必須是政府增加投入,才能建設好科技培訓體系。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,要確實保證對農業科技的投入,完善農業科技推廣示范網絡,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,要在全市建設區域性示范培訓中心,發展農業科技示范戶,培養農業科技專家,推廣新技術、新品種,作到科技成果到村、科技人員到戶、良種良法到田、技術要領到人,所需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。

四、培植龍頭企業

目前,我市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85家,其中國家級3家,省級27家,市級55家。培植龍頭企業已成為發展縣域經濟,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。我市各縣區的龍頭企業,都是當地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的主要推手,因此,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,培植龍頭企業就成為穩定農業生產促進農業增收的重要措施。要力爭在全市培植100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,以帶動主導產業和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。

五、推進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發展

要穩定農業生產促進農業增收,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是一條有效的措施,現在,我市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018家,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凌海的桂鳥蛋雞養殖合作社、嘉銘辣椒專業合作社;北鎮的常興青巖葡萄專業合作社;黑山的協農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;義縣的民族兔業專業合作社等。這些合作社在為農民服務、助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參加合作社的成員通過合作互助完成單個農民辦不了、辦不好的事,實現了專業化生產,產業化經營,形成了一鄉一品、一村一品的發展特色,合作社在運行過程中始終體現“民辦、民營、民管、民受益的”原則,入社自愿,退社自由。通過為社員提供技術、生產資料、銷售等服務,有效降低了農民的生產成本,減少了市場風險,增加了農民的話語權,提高了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,保障了農民權利。

感覺不錯,贊哦! (0)
下次努力,加油! (0)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場。
評論
    共 0 條評論
本站所發布的全部內容源于互聯網搬運,僅限于小范圍內傳播學習和文獻參考,請在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!
如果有侵權之處請第—時間聯系我們刪除。敬請諒解!qq:2850716282@qq.com
山茶油 滇ICP備2021006107號-532
關于本站 聯系我們 特別鳴謝
超碰最新caoprom超碰分类|两个人的视频日本|gogo裸体艺术中国日本|日本阿v免费观看视频